【篇一】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四課《在柏林》課文原文
一列火車緩慢地駛出柏林,車廂里盡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在一節(jié)車廂里,坐著一位頭發(fā)灰白的戰(zhàn)時后備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個身體虛弱而多病的老婦人。顯然她在獨自沉思,旅客們聽到她在數(shù)著“一、二、三”,聲音蓋過了車輪的咔嚓咔嚓聲。停頓了一會兒,她又重復起來。兩個小姑娘看到這奇特的舉動,指手畫腳,不假思索地嗤笑起來。一個老頭狠狠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里平靜了。“一、二、三”,這個神志不清的老婦人又重復數(shù)著。兩個小姑娘再次傻笑起來。這時,那位灰白頭發(fā)的戰(zhàn)時后備役老兵挺了挺身板,開口了。
“小姐,”他說,“當我告訴你們這位可憐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時,你們大概不會再笑了。我們剛剛失去了三個兒子,他們是在戰(zhàn)爭中死去的,F(xiàn)在輪到我上前線了。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進瘋人院!”
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美國的奧萊爾,譯者楊棣。
【篇二】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四課《在柏林》知識點
多音字:數(shù):shǔ數(shù)一數(shù) shù數(shù)學
假:jiǎ不假思索 jià度假
盡①jìn盡頭。②jǐn盡管。本課讀音同①。
假①jiǎ不假思索。②jià放假。本課讀音同①。
詞語解釋:
沉思:深思。
奇特:跟尋常的不一樣;奇怪而特別。
指手畫腳: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也形容輕率地指點、批評。造句:他總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很令人反感。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假:憑借;依靠。
嗤笑:譏笑。
神志不清:知覺和理智不清醒。文中形容老婦人因痛失兒子而極度悲傷導致的精神錯亂。
大概:表示不很準確的估計。
反義詞:
緩慢——迅速 健壯——虛弱
停頓——繼續(xù) 奇特——普通
寂靜——喧鬧 不假思索——猶豫不決
近義詞:
虛弱——孱弱 沉思——深思
停頓——暫!〈蟾拧赡
寂靜——平靜 不假思索——毫不猶豫
課內問題:
1.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答:一個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三個兒子的老兵,在被迫上前線之前,將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瘋人院。在車廂里,老婦人奇特的舉動引起了兩個姑娘的嗤笑。老兵道出原因后,車廂里一片寂靜。
2.默讀課文,想想這篇小說是怎樣表現(xiàn)戰(zhàn)爭災難這一主題的。
答:(1)這是一篇微型小說,作者截取從柏林駛出的火車上短暫的一幕,以后備役老兵的一段話為小說情節(jié)的核心,隱去所有背景、過程的交代,而把慘烈的戰(zhàn)爭后果直接推到讀者的面前,深刻地反映了戰(zhàn)爭這個人類永恒而又沉重的話題。
(2)意想不到的結局,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
(3)情節(jié)上層層鋪墊,為小說的結局蓄勢。前文寫車廂里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老婦人的奇特舉動、小姑娘的嗤笑,都是在為出人意料的結局蓄勢,到結尾處才揭示出老婦人奇特舉動的原因。正是有了前文的蓄勢和鋪墊,小說的結尾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
(4)老兵那平靜不動聲色的敘述里包含了一股巨大的悲憤,但始終沒有爆發(fā)出來,反而更有感染力。
【篇三】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四課《在柏林》練習題
一、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ā 。┑伛偝
( 。┑睦蠇D人
。ā 。┑募澎o
。ā 。┑赝ι
。ā 。┑睦媳
。ā 。┑呐e動
二、按要求寫句子。
1、這個神志不清的老婦人又重復數(shù)著。(縮句)
2、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進瘋人院啊。ǜ臑殡p重否定句)
3、德國法西斯發(fā)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其他國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難。
德國法西斯發(fā)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本國人民帶來了難以彌合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
。ㄓ煤线m的關聯(lián)詞語,把這兩個句子連成一句話)
三、仔細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請找出描寫后備役老兵和老婦人外貌的詞語?這描寫是為了揭示什么?
2、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老婦人多次重復“一,二,三……”的原因是什么?
3、老兵的話講完后,為何“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這樣結尾有何好處?
【參考答案】
一、緩緩 體弱 多病 可怕 費力 年邁 奇特
二、
1、老婦人數(shù)著。
2、我不得不把他們的母親送進瘋人院。
3、德國法西斯發(fā)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不僅給其他國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難,也給本國人民帶來了難以彌合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
三、
1、“頭發(fā)灰白”“身體瘦弱而多病”揭示了殘酷的戰(zhàn)爭對無辜百姓身體、心靈的巨大傷害。
2、失去了三個兒子。
3、這句環(huán)境描寫,一方面以“靜得可怕”寫出了車廂里的人們聽了老兵的話語之后,心靈產(chǎn)生的震撼;一方面渲染了人們極其沉重的心情與車廂內悲哀的氣氛,也激發(fā)讀者去思考。
【篇四】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四課《在柏林》練習題
一、組詞。思( 。≈福ā 。〖伲ā 。∩瘢ā 。
腮( 。≈ā 。″冢ā 。∩欤ā 。
二、照樣子,寫詞語。
咔嚓咔嚓(ABAB式擬聲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補充四字詞語。
指( )畫(。
不( )思索
神志( 。
四、造句。
1.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志不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老兵的話講完,為什么“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這樣結尾有何益處?
六、本文寫了老婦人多次反復“一、二、三……”到底有何深刻含義?
參考答案:
一、
思(思索) 指(手指) 假(假山) 神(神奇)
腮(腮幫) 脂(脂肪) 遐(遐想) 伸(伸手)
二、嘩啦嘩啦 咕咚咕咚 淅瀝淅瀝
三、指手畫腳 不假思索 神志不清
四、1.今天我在精品店看到了一個玩具,我不假思索得就把他買下來了!
2.在此深度下,由于壓力的增加,他們便神志不清。
五、因為老兵的話引起了人們的深深反思,思考戰(zhàn)爭的罪惡,被戰(zhàn)爭的罪惡所震撼,深深感到戰(zhàn)爭帶來的可怕災難,這樣結尾含蓄、發(fā)人深省。
六、因為這三個數(shù)字正是她三個兒子,在她的內心深處是對犧牲的三個兒子的無比懷念,是透徹心扉的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