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粉嫩metart人体欣赏,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我看》教案及知識點

時間:2021-08-20 13:54:00   來源:無憂考網(wǎng)     [字體: ]
【#教案#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我看》教案及知識點#】《我看》這首詩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的大學時代所寫。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懷,是他青春時代的色彩。20歲,是人生的春天。以下是©無憂考網(wǎng)整理的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我看》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語言凝練、準確的特點。

  2、學習詩人通過描繪景物表情達意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詩歌的誦讀和賞析,品味其語言與寫作風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對大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諦。

  學習重點

  1、體會詩歌語言凝練、準確的特點。

  2、學習詩人通過描繪景物表情達意的方法。

  學習難點

  體會詩人對大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諦。

  學法指導

  朗讀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愛,是大自然的賜予;終,愛又將回歸于大自然之中。這就是人類愛情的價值實現(xiàn),這就是真正獲得了生命“巨樹永青”的人生之愛的歸宿。詩人穆旦在《我看》一詩中寫到:“讓我的呼吸與自然合流!/讓歡笑和哀愁灑向我心里,/像季節(jié)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睂⑷说南才放c自然萬物融為一體,這是對生命的一種怎樣的認識?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詩人穆旦,去讀一讀這首詩吧!

  二、助學資訊

  作者簡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寧,詩人和翻譯家。中學時即開始寫詩著文。1949年赴美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文學,回國后在南開大學任教。主要譯著有《普希金抒情詩集》《歐根奧涅金》《雪萊抒情詩選》《拜倫詩選》等。他的譯詩韻律和諧,忠實傳達了原著風格。主要著作有:詩集《探險隊》《穆旦詩集》《旗》等。

  三、字詞積累

  1.讀準字音。

  紅暈(yùn)凝望(níng)憂戚(qī)

  枉然(wǎng)飄逸(yì)搖曳(yè)

  2.理解詞語。

  憂戚:憂傷煩惱。戚,悲傷。

  豐潤:指豐茂滋潤。

  枉然:白白地。

  飄逸:漂浮,飄散。

  流盼:轉(zhuǎn)動目光觀看。盼,看視。

  搖曳:搖蕩,晃動。

  四、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詩歌,要求學生把握節(jié)奏、重音、情感。

  2.自由朗讀詩歌,感知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ㄒ唬├首x詩歌,感悟詩境。

  1.詩歌的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請概括這兩部分的內(nèi)容。

  我所看:大自然的美

  我所思:人生的意義

  2.前兩節(jié)詩以“我看”領起,運用了哪些意象,描繪了大自然的怎樣的圖景?

  意象:春風、青草、水、綠潮,飛鳥、晴空、流云、大地

  作者寫風,寫鳥,寫云,寫大地,富有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機。

  3.第三、四節(jié)詩情出現(xiàn)了怎樣的轉(zhuǎn)折?有什么作用?

  眼前美好的景象引發(fā)了作者的憂思,不由心生感嘆: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過,鮮活、短暫而又寶貴的生命,只能在“寂靜”里“勃發(fā)”,如何不叫人悲哀?

  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詩情的緩沖,也為下文浪漫、瀟灑的抒情蓄勢。

  4.后一節(ji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作者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尋找生命的真諦:生命既有“像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那樣自由、瀟灑、快樂,又有“像季節(jié)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憂戚。

 。ǘ┰僮x詩歌,賞析語言。

  1.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

  “揉”字得妙,寫出了風的力度和溫柔,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

  2.我看飛鳥平展著翅翼/靜靜吸入深遠的晴空里

  “吸入”寫出平展翅翼的靜鳥與天空融為一體的景象。

  3.像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

  歡笑是生命的永恒旋律,如同大自然的美好。

  4.像季節(jié)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熄滅”也是一種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開一樣)。

 。ㄈw納寫作特點。

  這是一首優(yōu)美、流暢又略帶傷感的生命之歌。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懷在這首詩中體現(xiàn)無遺。

  1.意象大氣而深遠。

  詩人的目光是充滿激情的,第一節(jié)寫風、草地,從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遠方的廣闊大地。第二節(jié)與天空、晚霞、飛鳥,由天空到大地,用詞典雅高明。

  2.抒情明快而酣暢。

  在美好自然面前,詩人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跋窦竟(jié)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情明快,不見一絲悲傷。激情與理性的融合,不僅增加了詩的韻律和美感,而且使我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體驗。

  3.文章主旨詩人通過描繪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達了對美好自然和充滿生機的萬物由衷的詠贊以及對生命真諦的思索。

  板書
      我看    自然之美

  穆旦  我看    歡樂與哀愁是永恒的旋律

      我思    人生意義

2.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我看》教案

  【核心素養(yǎng)解讀】

  1.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積累重點字詞,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技巧,把握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朗讀課文。學習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品味陌生化語言的表達效果。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感知詩中的形象,理解詩作中對人的生命的感悟,理解作者的獨特體驗和思考。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借助誦讀,領會詩歌寫作技巧和詩歌寫作方法。培養(yǎng)欣賞詩歌的能力。

  4.文化傳承與理解:加強誦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健康生活。

  【教學目標】

  1.誦讀全詩,領悟詩的意境。

  2.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體會詩人對大自然與生命的熱愛、贊美之情。

  3.學習和掌握自主品讀詩歌的能力,了解詩歌的多種色彩。

  【教學重點】領悟詩的意境,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體會詩人對大自然與生命的熱愛、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掌握自主品讀詩歌的能力,了解詩歌的多種色彩。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籠罩著漫天黑暗,遭受著踐踏和苦難,無數(shù)仁人志士或為之扼腕嘆息,或為之慷慨激昂,或為之嘶啞歌唱……他們用激越振奮的演講,用蕩氣回腸的故事,用凝重深刻的詩歌發(fā)出一份份深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傾聽詩人穆旦的聲音。

  二、認識作者,明確背景

  1.走進作者

  穆旦(1918—1977),詩人,翻譯家。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梁真,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寧。穆旦的詩風富于象征寓意和思辨色彩,他是“九葉詩派”的代表詩人。主要譯作有俄 國普希金的《青銅騎士》,英國雪萊的《云雀》等。

  1940年在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42年2月,以翻譯之長,從西南聯(lián)大應召入伍,以中校翻譯官的身份隨(遠征)軍進入緬甸抗日戰(zhàn)場。同年5月至9月,親歷滇緬大撤退。1949年赴美國留學,入芝加哥大學英國文學系學習。195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53年回國后,任南開大學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 害,調(diào)圖書館工作。1977年因心臟病突發(fā)去世。

  2.資料鏈接

  “九葉詩派”因《九葉集》而得名,這本9位詩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葉詩派作為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一個流派卻活躍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的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詩壇。九葉詩派強調(diào)“忠實于時代的觀察和感受,也忠實于各自心中的詩藝”。

  九位詩人分別為曹辛之(杭約赫)、辛笛(王馨迪)、陳敬容、鄭敏、唐祈、唐湜、杜運燮、穆旦和袁可嘉。他們于1981年出版了《九葉集》,因此被稱為九葉詩人。

  3.寫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938年,當時作者年僅20歲,正在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外文系讀書。詩人以滿腔愛國熱血和深的情感,描寫了眼中的大自然和萬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蘊蓄著希望與新生。

  三、誦讀提升,初步感知

 。ㄒ唬┘热皇莾A聽詩人的聲音,便要以你認真的態(tài)度和有效的方式來理解穆旦的話,下面請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誦讀這首詩,并且完成任務:

  1.詩歌整體給你怎樣的感受?(浪漫的、閑淡的、蕩漾的……)

  2.詩歌可以如何劃分層次?(1~2節(jié):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圖景;3~5節(jié):議論與抒情,抒發(fā)憧憬與深情。)

 。ǘ┱堅谶@兩個部分中,任選你喜歡的一部分嘗試進行朗誦,可以在課本上標注好重音、停連和語氣,然后與大家分享你的朗誦。

  示例:

  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柔和地)

  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

  我看它們/低首又低首,(悠長地)

  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

  ……

  哦,逝去的/多少歡樂/和憂戚,(回味地)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

  哦!多少年來/你豐潤的/生命(充滿生機地)

  永在/寂靜的諧奏里/勃發(fā)。

  ……

  四、深讀鑒賞,明確內(nèi)涵

  (一)賞析第一節(jié)

  1.初讀第一節(jié),思考:第一節(jié)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現(xiàn)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點?

  春風、青草。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和美麗生動。

  2.這一節(jié)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揉過”“低首”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風吹過草地,小草隨風搖曳的情景。

  “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草地比作“綠潮”,寫出了綠草像“潮水”一樣涌動,給人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

  3.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寫出了“風”怎樣的特點?

  實寫——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

  虛寫——我看它們低首又低首,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凸顯了“風”柔和的特點。

 。ǘ┵p析第二節(jié)

  1.初讀第二節(jié),思考:第二節(jié)緊承第一節(jié)哪個詞語?第二節(jié)描寫的意象有哪些?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緊承第一節(jié)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飛鳥、天邊的流云和大地。

  畫面:在黃昏時分,鳥兒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陽染紅了天邊的流云,彩霞鋪滿天空,也映紅了大地。

  2.這一節(jié)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吸入”將“鳥”靜靜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狀寫得形象生動。

  “紅暈”“沉醉”將流云與大地交相輝映的景象描寫得美麗動人,令人沉醉。

 。ㄈ┵p析第三節(jié)

  初讀第三節(jié),這一節(jié)的“你”指什么?在作者筆下“大自然”和“萬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的“你”——大自然

  多少年來你豐潤的生命中的“你”——充滿生機的萬物

  襯托出大自然的博大,充滿生機和活力與萬物的豐潤。

  (四)賞析第四節(jié)

  1.初讀第四節(jié),如何理解“遠古的哲人懷著熱望,曾向你舒出詠贊的嘆息”?

  明確:古往今來那些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懷著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情感,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例如詩歌、繪畫。

  2.思考:“如今/卻只見他生命的靜流,隨著季節(jié)的起伏/而飄逸”!半S著季節(jié)的起伏而飄逸”說明了什么?

  明確:說明季節(jié)的更替,時間流逝得快。

 。ㄎ澹┵p析第五節(jié)

  1.初讀第五節(jié),思考:作者在這里因自然的激發(fā)而生出怎樣的愿望?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xiàn)出來的?

  明確:愿望: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過“飛奔”“坦蕩地漫游”“歌唱”“流盼”“搖曳”表現(xiàn)出來。

  2.詩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愿望?

  明確:詩人寫這首詩時是抗戰(zhàn)的第二年(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已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陷入民族危機,詩人心中充滿著對祖國的憂慮。他愿中國大地只有鳥語花香,生機勃發(fā),遠離戰(zhàn)爭。

  五、合作探究,分析特色

  1.提問:從詩人所表達的內(nèi)容上看,前兩節(jié)與后三節(jié)主要寫了什么?

  前兩節(jié)——所看,后三節(jié)——所思。

  2.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你知道詩人在看什么?在思考什么?

  看——大自然的美景,思——人生的意義。

  3.作者通過本詩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通過描寫看到的自然美景,引發(fā)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要與大自然合為一體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這首詩體現(xiàn)了怎樣的藝術特色?

 。1)用豐富的意象來隱喻和暗示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這首詩以鮮明深邃的詩歌意象傳達情感,闡述思想。詩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謂是形神兼?zhèn),形情兼(zhèn),形理兼(zhèn)洹H纾合蛲淼拇猴L、豐潤的青草、展翅的飛鳥、深遠的睛空等。

 。2)富有節(jié)奏美和音樂美。全詩一共五節(jié),第一節(jié)押ao韻;第二節(jié)押i韻;三節(jié)第一句承第二節(jié)的i韻,又換韻為a韻;第四節(jié)又換韻為i;第五節(jié)又換韻為iu和i。

 。3)首尾照應,結(jié)構(gòu)嚴謹。

 、俚谖骞(jié)的“天風”“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照應了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

 、凇皻g笑和哀愁灑向我心里”又照應了第三節(jié)的“逝去的多少歡樂和憂戚”;

 、邸跋窦竟(jié)燃起花朵”又照應了第一節(jié)的“春”。

  六、拓展延伸,深入悟讀

  1.說說你所知道的描寫春天的詩句

  ①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谶t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二首》)

 、廴碎e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苋f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王涯《春游曲》)

  2.理解穆旦的愛國意識

  穆旦的愛國意識非常濃烈。當時,社會上抵制日貨,穆旦就不讓母親買海帶、海蜇皮吃,因為這類海鮮大多是從日本進口的。母親若是買來,他不僅一口也不吃,甚至會把它倒掉!坝幸环止猓l(fā)一分熱”,從青年時代起,魯迅的這句話就是穆旦喜歡的名言。1942年原本在校任教的

  穆旦響應“青年知識分子入伍”的號召,投筆從戎,以助教的身份報名參加中國入緬遠征軍。在震驚中外的野人山戰(zhàn)役中,他在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中穿山越嶺,扶病前行,踏著堆堆白骨終才僥幸逃出野人山。

  七、課堂小結(jié)

  年輕人往往為賦新詩強說愁。把個人的歡樂憂傷看得天大無比。20歲的詩人穆旦卻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大自然面前,人生的意義需要重新思考。激情與理性的融合,正是他的詩保持一生的底色。

  有激情有思考,有大胸懷大境界。這是青年詩人通過詩歌傳遞出來的。不久,他參加遠征軍,為抗戰(zhàn)九死一生就是明證。他經(jīng)歷過政治運動的折磨,又是一個九死一生。但他仍一直寫詩,當不知不覺中人生的“冬天”來臨時,他寫得更加爐火純青。詩伴隨了他的一生。他真正做到了詩與生命同在。

  八、作業(yè)布置:

  選擇本單元認識的五位詩人中喜歡的一位,找到他/她的另一首詩,自主進行批注和賞讀(200字以上)。

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五課《我看》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祖籍浙江海寧,早年留學美國,“九葉詩派”詩人。主要作品有《贊美》《詩八首》。

  二、相關資料

  “九葉詩派”因《九葉集》而得名,這本9位詩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葉詩派作為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一個流派卻活躍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的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詩壇。九葉詩派強調(diào)“忠實于時代的觀察和感受,也忠實于各自心中的詩藝”。

  三、理解詞義

  1.憂戚:憂傷煩惱。戚,悲傷。

  2.枉然:白白地。

  3.飄逸:漂浮,飄散。

  4.流盼:轉(zhuǎn)動目光觀看。盼,看視。

  5.坦蕩:寬廣平坦;形容心地純潔,胸襟寬暢。

  四、問題解疑

  1.“我看”領起的四句,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本題運用詩歌畫面描繪法。描繪了向晚的春風、豐潤的青草,這些景物構(gòu)成了一幅傍晚時分柔美*1•舌靜、充滿生機的春景圖。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揉”是用手來回擦或搓的意思,這里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風的力度和溫柔。

  3.詩人是如何描寫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詩人看到“春風”聯(lián)想到“青草綠潮”,看到“飛鳥”聯(lián)想到“靜靜吸入深遠的晴空”,看到“流云”“紅暈”聯(lián)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聯(lián)想自然豐富,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情景交融,為后文抒情做鋪墊。

  4.這里的“你”指誰?

  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滿生機的萬物。

  5.如今卻只見他生命的靜流隨著季節(jié)的起伏而飄逸”這句話怎么理解?

  遠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們留下的對大自然的吟詠贊美一直在時間的長河里飄逸。

  6.作者在結(jié)尾因自然的激發(fā)而生出怎樣的愿望?

  作者在結(jié)尾用“讓我的呼吸與自然合流!讓歡笑和哀愁灑向我心里,像季節(jié)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詩句,表達了要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同悲同樂的愿望。

  7.詩歌后三節(jié)都是作者所思,其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

  第③節(jié)主要寫在孕育了萬物、充滿生機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歡樂和憂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節(jié)主要寫遠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們留下的對大自然的吟詠贊美一直在時間的長河里飄逸。第⑤節(jié)在前兩節(jié)的基礎上,很自然地抒寫出希望將生命融人自然,讓“我”的愛回歸大自然之中去,真正獲得生命“巨樹永青”的人生之愛的歸宿。后一節(jié),點明主旨,升華主題。

  五、課文主題

  詩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風、春草、飛鳥、流云等意象,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要與大自然合為一體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