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讀《二十四孝故事》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二十四孝故事》。這根數(shù)講述了二十四個有關(guān)孝順的故事。其中《扇枕溫衾》這個故事令我深有感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扇枕溫衾》主要講的是:東漢時,有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時死了母親,他從小就懂得孝敬父親。酷夏時,常常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常常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
讀了這個故事,再想想自己,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去和父母發(fā)脾氣,爭吵,真是不應(yīng)該。爸爸媽媽為了我,每天辛勤的工作,而回到家,不但沒有得到我的安慰,反而是撲面而來的爭吵。因為沒有給自己買喜歡的東西而爭吵,因為父母的一句關(guān)心的責罵而爭吵,因為父母每給我準備好需要的東西而爭吵……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牽著我的手,一起去逛街。那時我們是多么的開心啊。記得那時,我還揚言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小的時候你們照顧我,等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你們!”現(xiàn)在,我也算是半個大人了,可是小時候的話語早已拋到九霄云外。
現(xiàn)在的許多人都一樣,特別是那些所謂已經(jīng)懂得感恩的年輕人。很多人長大了,長成大人了,就開始嫌棄自己的父母了。嫌棄他們老,嫌棄他們臟,嫌棄他們穿衣服難看,走在自己身旁就感覺在拉低自己那所謂高貴的身份……
人,要學會感恩,學會孝敬父母。沒有他們,我們怎么會來到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許多獲得很大成就的人都嫌棄自己的父母。要知道,他們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的成就都歸根于自己的父母,沒有他們的辛勤養(yǎng)育與培養(yǎng)何來自己今天的成就?也有許多學生,包括我在內(nèi),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去和父母爭吵。父母提醒自己不要總是去玩手機和電腦,自己就認為父母自己拿手機玩,而不讓我玩;父母擔心自己的安全,不讓自己去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就認為父母在囚禁自己,不給自己自由……
其實,父母是很容易滿足的。一句安慰的話語能夠讓他們滿足,一個關(guān)心的動作能夠讓他們滿足……我們是學生,不會象大人那樣,給他們買衣服,給他們買大房子住,因為現(xiàn)在的我們,還沒有這樣的能力。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我們可以幫助父母做家務(wù),可以好好學習,用好成績回報他們。父母下班回來時,送上一杯水;疲憊時,給他們按摩;吃飯時為她們盛飯……這些小小的事情都會讓他們欣慰,讓他們滿足。
以后,我不會再去和父母爭吵,不會和他們發(fā)脾氣。而是多為父母著想,多幫父母做家務(wù),好好學習,以好成績回報他們。希望大家也一樣,多想想父母,多為她們著想,多為他們分擔。
【篇二】
家庭中,總有一個人在默默中一直支撐著我們;生活中,總有一種愛讓我們辜負后心痛無比;總有一種情懷讓我們心靈震顫。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這種情懷就是親情。
最近看了《感悟父愛》這本書,書中的內(nèi)容將父愛續(xù)寫,將深情延續(xù)。愛深深的印在這本書里,每個故事都淋漓盡致的寫出了父愛的偉大。讀著這本書,我的淚也灑滿其中。
每篇故事都感人至深。其中一篇《父愛沒有力學》,讓我更深一層次的感受到了父愛。曾有一位力學教授對學生說:“千萬別幻想把高空掉落的東西穩(wěn)穩(wěn)接住,哪怕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兒!倍@位教授也在同時告訴了我們父愛沒有力學。這天,患有先天性癡呆癥的女兒站在樓頂張開雙臂要準備“飛翔”,當跳下來的時候父親一個箭步?jīng)_上去接住了女兒,而自己也應(yīng)此四肢打了石膏。學生看望他時,他只說了一句話:“我研究了一輩子力學,知道一但做了后果是什么,只是在愛里面,只有愛,沒有力學!
愛,沒有力學。愛是靈魂里最厚重的一種力量。
在成長的日子里,爸爸的包容、爸爸的愛,無處不在。至今我還依然清晰的記得那個雨天發(fā)生過的事情。
那天是個冬天的周末,我坐著伯伯的順風車回了家。路過“劉家龍蝦店”時,一陣熟悉的小龍蝦的香味鉆進了我快凍僵的鼻孔,我不禁貪婪的吸了一口;氐郊,爸爸滿臉疲憊的坐在沙發(fā)上。我一看到爸爸就習慣性的跑了過去,拽著爸爸的手說:“爸爸,我想吃劉家小龍蝦!卑职忠蛇t了一會兒說:“女兒,我們明天再吃好不好?”那時候的我很任性,不管爸爸怎么說,我就是不聽,非要吃不可。
不得已爸爸拿起外套,撐著雨傘,拖著疲憊的身子在雨中慢行。透過窗戶,我看到那些大樹隨風搖擺,空曠的馬路上空無一人,只有孤獨的爸爸。我知道大家都躲在溫暖的屋里,可我卻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一己之私任性地把爸爸推入寒風中。看著爸爸漸行漸遠的背影,我心里泛起了隱隱的內(nèi)疚。到家時爸爸把懷中捂著的小龍蝦給了我,當我接過小龍蝦時,一不小心觸到了爸爸那雙冰涼的手,我的心為之一震,我心中不禁責罵起自己來﹗靜怡啊靜怡,你真混﹗
原來,父愛一直真實的存在,只不過是我沒有感覺,沒有感悟,或者說是我自己忽視了,F(xiàn)在的我才知道,父愛之偉大已經(jīng)高于一切文字、一切語言。一直以為爸爸不會愛,其實他一直在以他獨特的、沉默的方式,悄悄的愛著他的女兒。
時光常被喻作沙漏,由一端流向另一端,除非耗盡,否則絕不停歇,細膩的沙流緩緩地流過中央,那是在提醒你時光已流逝。沙漏和時光不同的是,沙漏可以倒轉(zhuǎn),而時光不會重來。雪落無痕,父愛無聲,時光留給我們的機會并不多,我們用心去體會那父親深沉而偉大的愛吧!
【篇三】
好書伴我成長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是海倫·凱勒!弊罱易x了一本海倫·凱勒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本給人帶來眼淚,帶來歡笑,也帶來啟迪的書。當你翻開它的扉頁,就會覺得,有人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在望著你。這本書深深地感動了我。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就有一些疑問:擁有那么一雙明亮的眼睛,難道海倫·凱勒看不見嗎?那又為什么只要三天光明呢?帶著這些疑問,我打開了第一章——凱勒家園。原來海倫·凱勒剛出生時,也是一個和我一樣健康快樂的小女孩兒,但在她稚嫩的生命進入第十九個月時,一場可怕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想到自己將要永遠在黑暗中成長,她曾經(jīng)是那么痛苦,那么絕望!
但海倫·凱勒是幸運的,她擁有一位耐心、負責的啟蒙老師——莎莉文。正是莎莉文那種神奇而又獨特的教育方式,讓海倫·凱勒走出了黑暗的大門,走向光明。海倫·凱勒還擁有疼愛她的父母,他們不辭辛苦,只為讓她像正常孩子一樣走進學校,接受教育。但更重要的還在于她自己強烈的求知欲激勵著她,使她頑強地戰(zhàn)勝了自己。盡管又聾又盲,她還是憑借過人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考取了大學并成功畢業(yè)。如果換成我,真是太難做到了!她付出的艱辛,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敬佩海倫·凱勒,這個身殘志堅的人真了不起!
海倫·凱勒這樣寫道:“假如上帝給了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有視覺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yōu)榘讜兊膭尤似孥E……第三天,我要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業(yè)……”,海倫·凱勒雖然沒能再看到真正的光明,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其他盲人帶去希望,她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盲人事業(yè)。
合上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都能如此堅強地面對人生,何況一個正常人呢?她讓我知道了能看到陽光是多么幸福,能聽到聲音是多么愉悅,能和他人正常交流是多么快樂!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向她學習,以她為榜樣,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不放棄,像海倫·凱勒一樣,做一個堅強、勇敢、自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