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教學目標:1.學會“ɡ、k、h” 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讀準“ɡ、k、h”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jié)。
3.初步掌握三拼連讀的拼音方法。
4.認識“畫、打”2個生字,會讀兒歌。
教學重點:
學會讀寫“ɡ、k、h” 3個聲母,學會三拼連讀。
學前準備:
1.制作拼音卡片。(師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用時:5分鐘)
1.出示拼音卡片,引導學生開火車認讀6個韻母。
2.出示拼音卡片,問:我們已經學過幾個聲母了?誰來讀?
二、學習聲母ɡ、k、h。(用時:15分鐘)
1.過渡:今天,我們來認識3個聲母朋友,比一比看誰先學會。
2.引導學習聲母ɡ。
。1)課件出示第一幅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圖上畫著什么?它們在干什么?教師小結。
。2)示范發(fā)音,引導學生仔細聽,看口形。
。3)引導學生練習認讀。
。4)引導學生念順口溜:一群白鴿ɡ ɡ ɡ。
。5)出示四線格,范寫ɡ,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強調書寫要點。
引導學生練習書寫。組織展示。
3.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聲母k、h。
三、學習三拼音節(jié)。(用時:10分鐘)
1.引導拼讀三拼音節(jié)ɡuɑ。
。1)課件出示插圖,問:圖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2)板書:ɡuɑ,引導學生觀察: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拼音有什么不同?
。3)引導學生念順口溜。
(4)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拼讀三拼音節(jié)ɡuɑ。
2.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拼讀其它三拼音節(jié)。
四、學習兒歌和生字。(用時:10分鐘)
1.引導學生拼讀兒歌中紅色的音節(jié),鞏固三拼連讀的拼音方法。
2.引導學生自由讀兒歌。
3.出示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讀詞語。
4.引導學生看圖,用圖中出現(xiàn)的詞語說話。
5.引導學生朗讀兒歌,學習“畫、打”2個生字。
反思一
學齡初期的兒童年齡小,生性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師應順應他們的心理特點來進行漢語拼音的教學。我們的教學方式應生動活潑,可采用圖片、錄音、錄像等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課堂上應多設計一些兒歌、游戲、活動。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努力創(chuàng)造出利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氛圍,使枯燥、單調的拼音課變得生動有趣。反思二
新課程要求著語文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囿于學科本位,淡薄了學生的能動性與生長潛力,學生的自我意識常常處于抑制狀態(tài),課的結束也就意味著學習的暫時終結。其實,孩子是金子,本就閃爍著光芒。我們如果能把個體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他們,充分開掘他們自身的智慧,勢必會使有限的課堂時空得以擴張。 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預設的教學計劃同課堂的真實情境間存在著某種偏軌。教學實境并未如我所料地進行,于是,我干脆拋棄了原先預設的方案,而是基于課堂學生發(fā)現(xiàn)的的問題,學生編的順口溜,以此為生長點,師生之間的對話、生生之間的對話,不斷的調適,將課堂囿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憑借學生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了解學生對文本教材碰撞的自我解讀,充分挖掘其中有價值的成分。如:學生編的順口溜,像把椅子,h h h .我愛喝水,h h h 。兩句順口溜自然而現(xiàn),既記住了h 字的形,也讀準了h 字的讀音!盀閷W習而設計教學”,重構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學生的情感撞擊,智慧催放,視界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