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一下冊語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文原文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間里不過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fā)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正像達爾文發(fā)現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fā)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fā)現,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地研究的。
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fā)現,即使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yè)、對一般歷史發(fā)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fā)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經密切地注意電學方面各種發(fā)現的發(fā)展情況,不久以前,他還注意了馬賽爾·德普勒的發(fā)現。
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yè),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正是他第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這實際上就是他畢生的使命。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早的《萊因報》(1842年),巴黎的《前進報》(1844年),《德意志-布魯塞爾報》(1847年),《新萊茵報》(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1852-1861年),以及許多富有戰(zhàn)斗性的小冊子,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各組織中的工作,后,作為全部活動的頂峰,創(chuàng)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老實說,協(xié)會的這位創(chuàng)始人即使別的什么也沒有做,也可以為這一結果自豪。
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遭嫉恨和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現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zhàn)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
恩格斯寫于1883年
【篇二】高一下冊語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悼詞的基本結構。
2、體味用詞的準確性和藝術性。
3、了解馬克思的偉大貢獻。
4、掌握幾個重要詞語。
【教學重點】
1、馬克思的偉大貢獻。
2、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藝術性。
【教學難點】
馬克思偉大貢獻的社會意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學生簡述所知道的馬克思的情況后,教師播放《馬克思》短片錄音剪輯(約2分半鐘)。
錄音內容:
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19世紀。那時候,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非常激化,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創(chuàng)立了共產主義學說,因而稱為世界工人階級的偉大導師。
馬克思在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國的特利爾城。他上學時學習很努力,中學畢業(yè)的絕大多數課程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馬克思在青年時代就有崇高理想,在中學畢業(yè)的作文中就表示,今后要選擇能為人類服務的職業(yè)。大學畢業(yè)后不久,他擔任《萊茵報》主編,后來,馬克思因發(fā)表文章抨擊當時的德國的專制政府,被迫離開德國,移居到法國的巴黎。在巴黎,馬克思住在工人區(qū),廣泛接觸工人群眾,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斗爭情況,并且同許多革命者建設了聯系。那時候,他精心研究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逐漸成為共產主義者。
這是英國倫敦博物館的閱覽廳。馬克思在他旅居英國的34年中,利用這里豐富的藏書,對歷史,對哲學,對資本主義作了透徹的研究和精辟的剖析,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著作。的《共產黨宣傳》和《資本論》就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1883年3月14日,卡爾·馬克思在倫敦逝世,安葬在這座公墓內,他的親密戰(zhàn)友恩格斯給他給予了高度評價!豆伯a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共產主義學說的誕生。從此以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工人階級不斷斗爭,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2、抽學生復述所聽到的關于馬克思的主要情況。
二、關于文體
因為本文是馬克思的親密戰(zhàn)友恩格斯在馬克思葬禮上發(fā)表的講話,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悼詞”看待,實質上它是一篇議論抒情的文章。
三、有關悼詞寫作的基本結構(可以和學生共同完成)
1、交代死者的姓名、去世時間、地點、原因、享年等情況。
2、簡述死者生平。
3、評述死者的主要功績或優(yōu)秀品質等,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4、寄托哀思,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之情。
強調:悼詞寫作有以上要件,但主體內容在第3部分:對死者功績、品質及影響的評述。
四、參照上述結構,看看本文的寫作順序是否與上略同
明確:
1、簡述馬克思的逝世經過。(第1自然段)
2、概述馬克思逝世帶來的巨大損失。(第2自然段)
3、評贊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第3~8自然段)
4、寄托哀思,表達傷痛之意。(第9兩自然段)
五、與基本結構相比,本文少了哪一部分?多了哪一部分?
明確:少了介紹死者的基本情況,多了概述死者的逝世帶來的巨大損失。
原因推測:
1、因為本文是恩格斯在葬禮上的講話,前來悼念的人應該是熟知馬克思的,所以,對于這樣一位眾所周知的偉大人物,恩格斯覺得無須在此作太多的關于生平的介紹;
2、馬克思是一個影響世界思想體系的頂峰級人物,他的去世更多是為后世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恩格斯要提前加以強調;
3、本文或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悼詞。即使是,其基本結構也不是僵死的束縛,應該允許講話人因為對象和場景的不同作必要的改變。
六、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重要詞語,并在課后認真掌握
七、解析課文第1自然段
1、感受語言。文章第1自然段應該怎樣讀才更準確、得體?師生配合完成。
明確:低沉,緩慢,充滿傷痛之情。
2、體味準確、藝術的語言表達。
由學生找出相關詞句并加以解說,其他同學補充和糾正。個別地方,教師可作點撥。旨在讓學生閱讀時注意體會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藝術性。(可結合課后練習二完成)
八、簡析第2自然段:馬克思去世后帶來的巨大損失
1、兩大方面:歐美戰(zhàn)斗著的無產階級;歷史科學。
2、兩個詞語:空白。
九、自讀課文,盡量讀出深沉、凝重的感情來
第二課時
一、簡析3~8自然段各段之間嚴密的邏輯聯系(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掌握)
二、講析課文3~8自然段,了解馬克思的巨大貢獻
1、對哲學、經濟學的貢獻:(重點解析)
兩大發(fā)現:
、湃祟悮v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
、片F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即剩余價值規(guī)律。
(剩余價值:是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
發(fā)現所具有的社會:
、俳洕A決定上層建筑:解決了工人階級對自己遭受剝削、壓迫的認識問題,使他們懂得為生存而斗爭。
、谑S鄡r值規(guī)律: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使工人們找到了同資本家進行堅定斗爭的充分的理由。
2、對自然科學的貢獻:不是“淺嘗輒止”;總是“衷心喜悅”
3、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貢獻(主要貢獻)。
⑴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滿腔熱情、堅忍不拔、卓有成效。
、谱鳛槿炕顒拥捻敺,創(chuàng)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
三、如何理解第8自然段中“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兩句話的含義?
明確:
1、“像蛛絲一樣”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嫉恨和誣蔑的極度蔑視,這些誣蔑和誹謗絲毫不令他掛懷。必要時才給予“答復”,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那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
2、重點分析“敵人”與“私敵”,表明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從事的斗爭并非出自個人的私利。
四、關于第3自然段中“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了基礎”一句的理解和句中“從而”一詞的辯正
資料:張日昌《淺議<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從而”》。
基本結論:“從而”處翻譯有誤,其意應為“和因此而形成的”。這樣,原句就變?yōu)椤八,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和因此而形成的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了基礎”。
五、感受追悼會場面的莊嚴、沉重的氛圍,進一步加深對悼詞極其用途的理解
1、播放記錄片《毛澤東同志永垂不朽》片頭哀樂剪輯。讓學生感受追悼會前的莊嚴、凝重的氣氛。
2、播放鄧小平同志為周恩來總理致悼詞片斷。在緬懷一代偉人的同時,進一步了解悼詞的基本結構和追悼會的凝重氣氛。
六、抽查詞語掌握情況
悼詞──泥淖──綽綽有余──歸棹──卓有成效
不可估量──沽酒──骷髏──金箍
紛繁蕪雜──嫵媚
豁然開朗──心胸豁達
淺嘗輒止──南轅北轍
衷心喜悅──言不由衷──哀思──衰弱
忌恨──嫉妒──諱疾忌醫(yī)
給(gěi)以──給(jǐ)予
【篇三】高一下冊語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案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揣摩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課文結構的把握和語言的品味,了解馬克思的卓越貢獻并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精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馬克思的卓越貢獻,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
1、通過重要句段理解思想內容。
2、揣摩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
【教學難點】
1、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演說詞的論辯思路。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分析領悟法。
【教學過程】
一、#教案# #高一下冊語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文原文及教案#設計
(教師用飽含深情的凝重的語調敘述)同學們,1883年3月17日,是世界人民永遠難忘的日子,我們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的葬禮在倫敦郊區(qū)的海格特公墓舉行。馬克思的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會民主黨人報》和“倫敦共產主義工人教育協(xié)會”向馬克思的遺體獻了花圈之后,恩格斯在葬禮上用英語發(fā)表了這篇講話。(板書課題)
二、教學思路設計
1、本篇課文擬用一課時完成。教師在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根據悼詞的結構特點,整體把握文章的要點,然后將學習重點放在揣摩語言上。
師生討論:什么是揣摩語言。教師可引導學生看本單元的指導后兩行,而后明確:就是對語言的深層含義、感情色彩等進行辨析、品味。
師生深入一層討論:如何揣摩語言?引導學生明確:“所謂的揣摩語言,就是在一定的語境中,語境時時處處影響著語言表達!
進一步明確什么是語境。所謂的語境是運用語言的環(huán)境,包括外部語境(如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人際關系等)和內部語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
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語境特定的環(huán)境:莊嚴的葬儀;特定的場合:馬克思墓前。教師導引:作者身在公墓,直面戰(zhàn)友的墓穴,親臨莊嚴的葬儀,在特定的環(huán)境、特定的場合,以特殊的身份發(fā)表講話,因而文章的字字句句都飽含了對馬克思的特殊感情。明確:特殊感情就是沉痛的悼念、熱烈的贊頌。
2、學生默讀全文,要求:畫出文中表達作者這些情感的字、詞、句、段。
3、學生小組交流,每組推薦一名發(fā)言人在全班交流。交流過程中,教師應順勢導引并將學法指導穿插在其中。
教師設想,學生可能涉及的內容: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fā)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的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
、抛髡邽槭裁匆斣敿毤毜亟淮R克思逝世的時間?
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后,明確:
、僖驗檫@是在葬儀上講話,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準確時間。
②交代具體時間,就強調了這是全世界無產階級應當永遠不忘的時刻。
、圻@個具體的時間,表明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對世界無產階級都十分寶貴,飽含了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贊揚。
⑵為什么要突出強調“還不到兩分鐘”?
啟發(fā)思考后明確: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逝世深感遺憾和惋惜之情。
、亲髡邔戱R克思的逝世,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靜的睡著了”“永遠的睡著了”而不用“去世了”“離開我們了”“走了”“老了”“與世長辭了”(目的是教會學生用比較替換法揣摩語言)。
通過品味辨析,明確:
、僖驗轳R克思是一個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為準確。
、谟谩叭ナ懒恕薄袄狭恕薄白吡恕憋@得太一般化。
、塾谩芭c世長辭”不合演說辭的語體色彩。進一步點撥講解:恩格斯沒有直接說出馬克思的逝世,而是用這些詞語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出來,這在修辭上叫“諱飾”,作者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也就蘊含其中了。
、绕肺侗径巍捌普厶枴钡淖饔茫
①停頓作用。表示不想說出來又不得不說出的矛盾。
、诮忉屪饔。說明“永遠地睡著了”二者交織在一起,表達了復雜的感情。
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教給學生用聯系法揣摩語言)
“空白”“不久”分別從空間和時間上強調了損失“不可估量”。使用“不可估量”來作“損失”的定語,就突出了馬克思的逝世對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對于歷史科學所造成的無可彌補的損失。從而高度贊揚了馬克思的貢獻之大。
文中的過渡性語句及指代性詞,散見于文中4、5、6、7、8段之首。這些詞句也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高度評價和贊揚,喚起了人們的無限景仰。(教給學生用抓關鍵詞語揣摩語言的方法)
而他的斗爭的熱烈、頑強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見的。
千百萬革命戰(zhàn)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教給學生用調序法揣摩語言)明確,這些詞語的順序是不能隨便調換的,“熱烈”表明馬克思斗爭的高度熱情,“頑強”表明馬克思斗爭的堅強意志,“卓有成效”則表明馬克思斗爭的成績卓著。前兩者表現了馬克思偉大的革命情操,后者表現了馬克思輝煌的革命成果!白鹁础鄞骱偷磕睢痹~序更不能調換,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內容上,還是前后的關系上均不可倒換。通過反復咀嚼,更品味出了作者真摯而又豐富的感情。
4、在學生交流、教師啟發(fā)導引的基礎上,明確:恩格斯與馬克思感情十分深厚,但在敘述馬克思的逝世時并沒有過多的渲染他悲痛的心情,這是為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恩格斯發(fā)表演講的主要目的是評述馬克思的思想和事業(yè),以便教育和鼓舞無產階級和革命群眾。所以對馬克思的熱烈贊頌,才是整個悼詞的主要內容。
三、課堂總結
我們讀了這篇悼詞,不僅了解了馬克思的偉大貢獻,使我們的思想靈魂受到洗禮,喚起我們的無比崇敬之情,而且從議論文的特點來看,本文在論述上,邏輯思路是何等的嚴密啊!本文的中心是論述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貢獻,而這主要是通過“思想家”和“革命家”兩個方面來論述的。前者表現在創(chuàng)建無產階級理論,后者表現在參加偉大的革命實踐,而這兩個重點,又是緊扣文章第二部分第一段中的“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中的兩個“對于”來闡發(fā)的。
四、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題(就寫在書上)
【板書設計】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恩格斯
學習重點:揣摩語言
總的方法:語境(內部語境外部語境)
特定的環(huán)境:莊嚴的葬儀
特定的場合:馬克思墓前
特殊的身份:作悼詞者
特殊的感情:哀悼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