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這是一個奇妙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講述勇敢與友情、愛與成長的故事,它讓我從心底里感到溫暖。
蕭龍星球總統(tǒng)的女兒出生不久肩膀上出現(xiàn)茉莉花胎記,這是吸靈者的特征。總統(tǒng)夫人不得不將她送往地球。十三年后,蘿鈴回到蕭龍星球,學會了魔法,也認識了她的朋友與親人。她在他們的幫助下,踏上了尋找真相、解開奧秘的漫漫征程。
毫無疑問,蘿鈴是不幸的,她的父母已不在人世,她從來都不曾真正見過他們;可她又是幸運的,她的身邊有那么多人在關(guān)心著她,支持著她,給予她力量。壹索、利夏、莫名、莫元、紀倫、金格、大冬、火柴棍……不管遇到什么事,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站在她的身邊,用行動告訴蘿鈴:我們在一起!在所有人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曉曉了。她是蘿鈴的朋友,但因為立場不同,她還是成了墨夷家族的一員。雖然如此,但她和蘿鈴的友情卻沒有改變,她們?nèi)允堑呐笥。那真誠的心絕不會因不同的立場而破碎,相反,卻會因考驗而更加堅強,永不改變。
同樣,蘿鈴的親人為蘿鈴所做的一切也讓我感動。他們不在乎用什么方式,只希望能保護她,能讓她健康地成長。更何況,他們中的一些人與蘿鈴根本就沒有血緣關(guān)系,可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保護她的道路。
我在閱讀的同時,也在隨蘿鈴一起成長。家是什么?家人是什么?面對家人善意的謊言,以前,我肯定會和蘿鈴一樣大聲地責問:“為什么不告訴我?你們不是我的家人嗎?”可是現(xiàn)在,我明白了:家就是認可與接納,是歸屬與安全,容不得一點點傷害。我讀到這里,心中洋溢著慶幸和感動,有家真好!
成長是美好的,也是艱難的,也正是因為有友情與愛的支持下才走下去的。在這期間,要勇敢起來,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有可能跌倒,也有可能迷失方向,而成長本身也是殘酷的。我們要學會忍耐,學會割舍,學會適應(yīng)。雖然有時,過去的事放不下也忘不掉,但我們還要成長,讓一切都像手中的玫瑰花一樣,該放下的,就放下吧。
勇敢、友情、愛與成長,這四者本就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友情和愛,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動力與支持,而只有勇敢起來,才能真正成長。我終于讀懂了柳環(huán)阿姨寫的這部書。
伴著茉莉的清香,我又一次為《蘿鈴的魔力》這本書而感動。我想,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勇敢與友情、愛與成長。
【篇二】
《西游記》是我最喜愛讀的書之一,前幾回的悟空學道更使我深受觸動。
孫悟空入了師門,在菩提祖師的教導下開始了潛心修煉。一天祖師問道:“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shù),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shù),該七十二變化!蔽蚩章犠鎺熞趟兓g(shù),高興得上蹦下跳、抓耳撓腮,馬上說:“弟子愿多里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罷!睂O悟空的意思就是要學樣數(shù)多的變化技能。一句“愿多里撈摸”把愛學習的猴子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這個情節(jié)在電視版《西游記》里,細心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編劇還為猴子設(shè)計了一句新臺詞——“再苦再累我也要學呀!”一個愛學習、刻苦學習的猴子形象更加鮮活了。
吳承恩筆下的石猴是天地造化的靈物,聰明絕頂,靈冠九霄。但他為了遠大的志向(學習武藝和長生之術(shù)),不自持聰明,而是在菩提門下寒山古剎伴秋風,過著粗茶淡飯的求學生活,不怕苦累,專心學道,終有所成。
每次看到這里我都非常感慨:石猴猶若此,人何以堪。
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環(huán)境和石猴相比不知強上多少倍,我們的爸爸媽媽上學時也沒有這么好。教室寬敞明亮,夏有冷風冬有暖氣,多媒體教學資源共享。學校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環(huán)境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專心學習。而我們又是怎么回報父母和老師的呢?不專心聽講者有之,作“兩面人”者有之,平時不用功、考試小抄者有之……我們真的連一只石猴都不如嗎?!
春節(jié)全家團圓時,我家一位做教育工作的爺爺對我說:“在開封的一所重點中學的“宏志班”里,那些來自貧困農(nóng)村的哥哥、姐姐們,其發(fā)奮學習、吃苦的精神超乎你們城市孩子的想象!睜敔斀榻B說,在一次軍訓開飯時,“宏志生”們吃的是津津有味,邊吃還邊說太好吃了,而許多城市孩子卻難以下咽,還鄙視“宏志生”們沒吃過好東西。但就是這些沒吃過好東西的“窮”學生們,每日挑燈戰(zhàn)至夜半,晨曦中又見他們早讀的身影。日復(fù)一日,寒來暑往,沒人督促,自覺地讓許多老師感動。一些不服氣的城市學生直言他們不是人,我想這句粗俗的話里更多是由衷的佩服和些許望塵莫及的嫉妒罷,因為這些“窮學生”已變成了知識的富有者了?磥,彭端淑《為學》中的蜀鄙貧富二僧的故事,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我們都有一個不笨的腦袋,缺的就是吃苦耐勞、刻苦學習的精神。我曾經(jīng)看過中央十套《大家》欄目介紹我國的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在這期節(jié)目中我不僅了解了錢偉長爺爺艱苦的求學經(jīng)歷,還知道了他一個驚人的本領(lǐng),說出來博友們也一定會驚嘆。錢偉長爺爺可以將整部《資治通鑒》背下來,要知道那可是30多本的巨著呀!當時我就跑到書房把爸爸的那套《資治通鑒》用尺子量了一下,天吶!足有1米多高,我不由得嘆服于錢爺爺?shù)某瑥娪洃浟。驚嘆之余,更多的是為錢偉長爺爺克服重重困難,寒窗苦讀,發(fā)奮圖強的學習精神所激勵。他說:“世界上沒有天才,人的所有才能都是后天學習獲得的,學習就是要勤奮刻苦!彼沁@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晚年的錢偉長爺爺每天還要學習到凌晨兩點。試想即使他記憶力再強,不用功苦讀,不用心鉆研,錢偉長爺爺怎會成為上海大學的終身校長,怎會成為世界的科學家。
學習之路是一條艱苦的道路,我們必須具備吃苦的精神和能吃苦的本領(lǐng)。新學期即將開始,新的知識又在我們眼前展開。我們不自恃聰與敏,也不限于昏與庸,只要力學不倦、勤奮刻苦,定會有所獲。
【篇三】
一個人能有多吝嗇?我想,在這個世界上,最吝嗇、最視錢如命的人就是巴爾扎克筆下的守財奴——格朗臺了。
《歐也妮.格朗臺》這篇文章是法國19世紀文學巨匠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講述了在索繆城中有一位富商格朗臺,他的財產(chǎn)多得連他的女兒歐也妮和他妻子格朗臺太太都不知道有多少。歐也妮二十二歲生日那天,格朗臺弟弟的兒子查理從巴黎趕來,得知了父親破產(chǎn)的消息,不得已只身前往印度。在此期間,格朗臺太太和格朗臺先后先后去世,歐也妮成為了年輕的女繼承人的故事。
從開頭一直看到結(jié)尾,我都是對歐也妮和她母親懷著別樣的敬重和同情。而對格朗臺,我則有一種復(fù)雜的心情,有憐憫,有同情,有憤怒,有憎恨,還有厭惡。毫無疑問,格朗臺很愛這個家庭,可是在金錢和利益的面前,親情不過是個幌子罷了。文中曾提到,每年歐也妮生日時格朗臺都會給她一枚價值不菲的錢幣,可當他得知歐也妮的錢已全部送給她的堂弟查理后,暴跳如雷,恨不得將自己的女兒撕碎方解他心頭之恨;而對他的妻子格朗臺太太,格朗臺總是將她少之又少的錢拿走去用,從不動他那密室里的金幣。直到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當教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讓他親吻時,他仍不改本性,雙手抓住那十字架,還想著他的財產(chǎn)。臨死前,他競對女兒說:“把一切照顧好,到了天堂向我交帳!币粋人平常吝嗇一些還說得過去,可是當一個人在彌留之際所惦記的不是自己死后親人的心情和的女兒的終生,而是一心思索自己的財產(chǎn)如何才能保存好,這讓我對這個老財迷的厭惡又多了一層。
格朗臺一家人不同于尋常人的命運,所遭受到的種種打擊,都來源于一個字——錢。格朗臺縱有千萬家產(chǎn),卻每日省吃儉用,不敢多用一根蠟燭,多吃一塊糖,不就是為了他攢下的錢嗎?可是我不明白,如果人掙到了錢而不花,光放在一個屋子里,不用它,像供神一樣供起來,那么,那些金燦燦的錢幣與石頭又有什么兩樣?我想,格朗臺本意是好的,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的確是不能亂花的,可他做得太過分了。當一個人把錢全部都放起來,那錢就不再是錢,它已經(jīng)喪失了自身的價值。
這就是“過猶不及”了吧!果樹若每日都澆上兩三次水,就會爛掉它的根。反之,若是幾日都不管它,隔上一兩日再澆一次水,果樹反而會長得生機勃勃,一眼望去滿目蔥翠,秋天也會結(jié)出大而甜的果實。同理,同樣的寶劍,即使每日用它砍柴割草,其鋒芒依舊不減當年;而用一層層綢緞包裹,放在箱子里小心呵護,再拿出來時已經(jīng)毫無用處,不過是件精美的工藝品罷了。
錢放多了而不用會失去價值,果樹水澆多了會潰爛其根,寶劍不磨礪便會失去鋒芒,人亦如此。若事情做得太過,那么其結(jié)果也會令人大失所望。“過猶不及”,超過了便會不如以前,這是格朗臺一家用自身慘痛的后果告訴我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