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溶解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相同食鹽的速度。
2.能用攪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質充分溶解。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實驗現(xiàn)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xiàn)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比實驗,使學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難點:感受對比實驗的重要性,以及實驗中的變量與不變量的控制問題。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相同質量的食鹽4份,兩杯不同冷熱的水(自來水、熱水)、兩杯冷水、玻璃棒2根、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器材一套、奶茶粉一包。
【教學過程】
一、聚焦
課件出示一包奶茶。
1.談話:想喝奶茶嗎?這是一包奶茶粉,有多少種方法泡好這杯奶茶呢?
2.學生得出四種方法(冷水、冷水攪拌、熱水、熱水攪拌)。
3.提問:你們認為哪種情況下奶茶溶解快?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奶茶粉的溶解速度?說說你的理由。(板書:溫度、攪拌)
設計意圖:奶茶粉具有顆粒小溶解快的特點,也是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食物,借此引入,激發(fā)興趣。
二、探索
活動一:探索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1.談話:剛才我們作了猜測,需要實驗來驗證。如果讓你們選,你會選擇先證明哪個因素?(板書:熱水與冷水。)
2.學生討論得出對比實驗中應相同的條件。(板書:同樣多的水、同樣多的鹽、同時加入)
3.課件出示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1)將兩份同樣多的食鹽分別放入同樣多的冷水和熱水中。
。2)靜置10分鐘,每2分鐘記錄現(xiàn)象。
(3)小組分工合作,完成活動手冊。
4.教師分發(fā)材料,巡回指導,小組合作實驗。
5.小組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由“扶”到“放”探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實驗,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明確對比實驗應注意進行變量的控制,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為后面的實驗探究做好鋪墊。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學生增強合作互助的意識。
活動二:探索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1.提問:我們已經用實驗證明了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那怎樣證明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呢?
2.課件出示記錄單:探索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小組討論設計一個攪拌與溶解快慢關系的實驗,完成活動記錄單。
3.學生討論得到實驗方案,確定要改變的條件:攪拌與不攪拌。相同的條件:同樣多的冷水、同樣多的鹽、同時加入。
4.課件出示實驗材料:兩份質量相同的食鹽、2杯同樣多的冷水、1根玻璃棒。
5.課件出示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1)將兩份同樣多的食鹽分別放入同樣多的水中。
。2)一個燒杯攪拌,另一個不攪拌,每2分鐘記現(xiàn)象。
。3)小組分工合作,完成活動手冊。
6.教師分發(fā)材料,巡回指導,小組實驗。
7.小組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在探究了溫度對溶解快慢的影響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設計攪拌對溶解快慢的影響實驗,強化學生對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初步設計對比實驗的能力。
三、拓展
1.提問:我們發(fā)現(xiàn)了加熱和攪拌的方法可以更快地溶解食鹽,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把物質的顆粒變。
2.學生說一說,猜測顆粒大小對溶解快慢的影響。
3.引導學生設計物質的顆粒大小影響溶解速度的對比實驗。(大顆粒熱水攪拌——小顆粒熱水攪拌)
4.視頻播放——顆粒大小與溶解快慢實驗。
5.引導學生總結加快溶解的方法。
設計意圖:利用視頻,清晰展現(xiàn)顆粒大小對溶解快慢的影響,充分探究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同時節(jié)省課堂時間,加深學生對對比實驗的認識。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影響物質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溫度、攪拌、顆粒大小等。因此我們可以用加熱、攪拌、減小物質的顆粒大小等方法來加快物質的溶解。
上夜班的動物
教學目標:通過多層次的觀察提問,探究晝夜變化對動物行為的影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夜間的巡警
一、引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的存款現(xiàn)在有多少了。今天就讓我們來從中選出一些問題來解決吧!
今天你想解決什么問題?
……
生:我從問題銀行中提取了一個問題:晚上,動物是否都安靜的睡覺呢?
生:有些動物白天睡懶覺,晚上干什么?
今天就讓我們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吧!
二、夜間的巡警
打開課本37頁,以小組為單位認真閱讀,然后小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全班為大家展示一下!
學生閱讀課文,分配角色,教師巡視。
學生展示。
說說你在剛才活動中的感受,在這些角色中給你印象深的是什么?
第二課時動物夜間通行證
一、引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哪些上夜班的動物?關于它們我們還想知道些什么?把你的問題提出來。
小組交流討論,把我們的問題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二、觀察與討論
這些動物是怎樣上夜班的?
它們上夜班都在做什么?
小組內整理一下我們所知道的,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
匯報交流。
三、動物夜間通行證
有些動物是上夜班的,給他們辦一張“動物夜間通行證”吧,否則貓頭鷹警官會抓他們的!
在*之前我們需要做些什么?
我們需要了解關于這種動物的那些資料?你們還有哪些問題?
老師這有一張蟾蜍的夜間通行證,請同學們欣賞一下!
小組選擇一種上夜班的動物,為它們辦一張通行證吧!
全班展示交流。
地球上的水
教學目標:1.過程與方法:
。1)能從適當?shù)那榫爸邪l(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
。2)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2.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
。2)知道水資源在工農業(yè)生產、人類中的應用。
(3)知道常用的節(jié)水措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欣賞大自然中美麗的水體,產生喜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我們應該保護它。
。3)體驗缺水的痛苦和節(jié)水好處。
。4)養(yǎng)成節(jié)水的行為習慣。
教學準備: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
(1)觀察地球儀,認識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師生共同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麗。
2.指導學生親身感受淡水資源的缺乏。
。1)盡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數(shù)被水覆蓋著,但這些水中絕大部分是海水,真正與我們生產、生活關系為密切的淡水卻很少、很少。
。2)模擬感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P32頁。
學生分組操作。
3.引導學生討論淡水的用途。
。1)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充分發(fā)表意見。
。2)教師介紹工農業(yè)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師生小結:工農業(yè)生產、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先分組討論發(fā)言,形成一個小組意見,寫在紙上,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向全班發(fā)言,后把各小組的內容張貼在教室內的墻上。
4.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浪費水現(xiàn)象,提出節(jié)水措施。
。1)師生討論。
(2)老師補充介紹農業(yè)、工業(yè)等高科技節(jié)水技術。
。ㄈ┳鳂I(yè):
想象,如果沒有水了,將會怎么樣?